图书馆2020届毕业生离校工作纪实(三)

若是初心未改,多应此意须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图书馆馆员风采录

 

  毕业生返校、离校工作开展以来,图书馆统筹安排,统一调配,全体馆员服从工作安排、积极主动,以饱满的热忱服务毕业生读者。图书归还、存包柜物品发放、毕业图书捐赠等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的推进。特别是毕业图书捐赠工作,得到了广大毕业生读者的积极响应。毕业生将对母校的赤诚之心,通过一本本的捐赠图书回馈母校,馆员老师们不辞辛劳深入宿舍、院系一一收集整理、打包带回图书馆。每一本捐赠图书也浸透了馆员们的汗水。
  图书捐赠是高校图书馆充实馆藏的一种形式,也是建立我馆特色馆藏资源的一种有益的探索。如果,“祝母校越来越好”是每一位捐赠者的本心,那么,将捐赠的图书精心整理、迅速上架,为每一本书都找到它的读者,则是馆员们的初心。若是初心未改,多应此意须同。本次毕业生返校,资历深、职称高、年龄大的馆员们,带头挑起捐赠图书打包、转运、到馆签收的重任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图书馆人的初心和使命;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向读者展示了图书馆人的敬业和专业。他们身体力行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感染和带动了全馆馆员,劲往一处使,力往一处发,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生机与活力。
  唐晓国老师,统筹负责全校17个图书馆业务办理点的工作。同时,作为保障组组长,唐老师需要各点巡视。几乎每个办理点都有毕业生捐赠,时时都有一线馆员们发出的各种特殊情况,每天都需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,动态调整第二天的工作,协调各工作点人员的调配……捐赠图书,抢着搬;办理点老师的需求,第一时间满足;毕业生的特殊情况,一事一议的解决……

 
唐晓国老师(左一)

  我们早已习惯了他“顺丰”的到达,习惯了他秒回的留言,习惯了他准确的调配……或许,他自己也忽视了自己佝偻的背、鬓白的发、出生好几天了还未去谋面的孙女……
  那天,早上7点,我与他碰面,他问我:“你的车修好了吗,今天需要你去支援……”昨天,下午5点半,我与他错身而过,他问:“你能带我去食堂吗,太累了,走不过去了……”的确,每天高强度的工作,从早到晚的连轴转,说不累那是假的。然而每天,唐老师留给大家的总是忙碌的任劳任怨的身影。
  唐老师喊人的声音很特别,带着长长的拖音……无论他喊哪个老师,那尾音还未停,必定就能听到宏亮的回应:“来啦——”或许,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!青年馆员们不自觉地就会被他带动、被他感染。
  杨丽娟老师,负责接收线上线下所有毕业生的存包柜取物并安排人员打包送达,组织搬运到馆的捐赠图书,随时关注处理各种来馆信息等。杨老师还有半年就要退休了,但她好像忘了这些,工作热情丝毫未减,图书馆大厅里总能听到她吆喝着干活的声音。

 
(杨丽娟老师)

  进入图书馆大楼一共需要爬31级台阶,走36步。存包柜分布在全馆5层楼,共1107个。截至毕业生返校第六天,图书馆一共接收毕业捐赠图书突破10000册。杨丽娟老师和在馆的苏小红老师、胡自华老师、钟晓玲老师、黄富坤老师、陈清老师、侯红琳老师、罗小刚老师等老师们每天无数趟往返在这条31级台阶、36步的阶梯上。万余册书、超过5000斤重,就这样被这群平均年龄接近55岁的老师们蚂蚁搬家般的运抵回馆。处理工作的间隙,我听见这些老师相互在逗趣:“腰是别人的啦”,“看看我的手”,“哎哟我坐不下去啦”……但是,有求必应、全力保障毕业生读者即来即走,这些老师们做到了!
  那些在院系办理点的馆员们,同样如此。她们迸发出的工作热忱,是职业的本能,更是矢志不忘的初心。
  她们可以在各办理点守候一整天,只为等待一个读者;她们可以因为读者的一句“老师,我马上就到了”,待命整个中午;她们可以一趟趟的到学生宿舍,到无论几层高的楼上接收毕业生捐赠图书,把几十上百本书搬下来,把方便留给捐赠者,把苦累留给自己扛;她们可以自己无数趟地用手提、用电动车慢慢转运成堆的图书,只因不想再给留守馆内的老师添负担,她们说:“我能克服的就不找其他老师的麻烦,大家都很忙……”
  毕业生离校工作还没结束,图书馆馆员们的故事仍在继续。每天每个图书馆工作办理点都发生着各种平凡的感动,展现出馆员们的风采,我也在观察中再次品味了馆员们的初心和努力。为着那不改的初心,撸起袖子加油干,才能实现我们的图书馆梦,我们的湖工梦,我们的工作成就感才会更强、更浓烈……愿图书馆这个大集体越来越好!

 

<